首页 > 社会热点 > >正文

晓庄学院学生团队聚焦“老漂族”生存状态 环球今热点

来源:南报网2023-03-30 09:15:47

晓庄学院学生团队聚焦“老漂族”生存状态

耗时近1年对话百余位老人


(资料图)

□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实习生朱钰莎

“老漂族”是指为照顾第三代而“候鸟式”地来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。近日,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学生团队撰写的论文“老漂族社会融入的多主体协同之策”引发广泛关注。专家称赞该作品“选题有时代感,是一篇很有价值的研究报告”。“老漂族”过得怎么样?遇到了哪些困难?如何纾困解难?这群00后耗时近1年时间,连续走进社区,深入家庭开展调研活动,通过对话100多位老年人,掌握翔实的资料,给出合理可行的建议。

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随迁老人近1800万,占全国2.47亿流动人口的7.2%,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“老漂族”比例更是高达43%。通过调研数据分析,成员们发现“老漂族”在城市生活中普遍面临着社交孤独、气候不适应、饮食不习惯、就医不便利、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,担心、孤独、迷茫成为了伴随这个群体的常态。

“我平时在家就是看小孩,给我的小花小草小菜浇浇水。晚饭吃完就在家跳舞,外面广场本地人在跳,不过我不认识几个人,反正大家都是关起门过自家日子的,再加上天天这么忙,也没时间和她们交往,更别说一块跳舞、聊天啦!”在访谈过程中,成员们发现漂族老人进入城市生活以后,面对陌生的城市空间以及抚育孙辈的琐碎与繁忙,他们难以构建出新的社群网络。

“我也不大玩手机,我连小学都没毕业,看个字都看不懂,都是儿子帮我接收信息。我只会打个电话、接个电话,然后就是看时间接孩子,什么指纹密码我都不懂的。微信群我也有,但是你让我发个言我都不会的,一打开那么多消息,不看都晕了。”漂族老人在现如今的数字化世界中几乎处于信息真空状态,除了线上社交的缺失外,公共服务政策的信息闭塞也使得他们逐渐成为公共生活中的“隐形人”。

漂族老人往往以家庭利益为居留决策的出发点,一方面心甘情愿,另一方面又迫不得已,两难的背后其自身需求往往被家庭和社会所忽视。从“乡里乡亲”的熟人社会到城市社区陌生环境的转变使“老漂族”社会网络断层,逐渐成为公共生活中被边缘化、陌生化的隐形人。从“家庭权威者”到“家庭旁观者”的转变使“老漂族”成为一个事事靠后、容易被忽视的家庭边缘人。此外,现行体制存在的不足、政策落地的偏差以及社区的低关怀也是“老漂族”困境形成的重要原因,而困境的解决需要政府、社区、子女协同发力,共同构建“老漂族”的幸福家园。

鉴于这一现象,团队成员针对政府、社区、家庭、“老漂族”四大主体提出建议:政府完善相关政策,获取和强化社会基层对于“老漂族”的重视程度;社区加强协同力、提高自我服务水平,提供有人情味、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;子女强化关怀意识,耐心帮扶父母;“老漂族”自身用积极心态面对生活,用开放眼光对待变化。

调研队的研究报告得到专家的好评。“希望所有漂族老人能在‘城市孤岛’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圈,能够老有所乐、老有所归。”江苏省政治学会副会长、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晖教授认为,作品选题有时代感,问题导向突出,能运用适合的理论构建分析框架,对存在问题困境的分析和解决路径,有较好的启发和价值。“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选题。报告思路清晰,现象描述符合实际,问题归纳准确,方法运用得当,得出的结论有较大的社会意义,是一篇很有价值的研究报告。”江苏省社会学会副会长、博士研究生导师邹农俭教授表示。

版权声明

1、本文为南京日报、金陵晚报、南报网原创作品。

2、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3、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,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全球今日报丨碳酸锂跌破30万元/吨大关,新能源车全产业链受益